“碳达峰”、“碳中和”你了解多少?

我国去年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就此问题提出建议,例如设立绿色账户、推广低碳、健康住宅等。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实现后我们的生活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我们这代人有一个特别奇妙的体验,一个趋势,当它刚冒头的时候,特别不起眼。但是,当它真的长大之后,很多人又后悔没有把握住。比如:还记得十年前劝你买房的人吗?类似的事情,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好像也在反复发生?这个趋势——碳达峰碳中和,在未来,将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一、碳中和是什么?


目前我国制定的目标就是: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简单来讲:“碳达峰”、“碳中和”就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保卫地球的必然选择。


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使命,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首屈一指的人口大国,更应肩负起大国担当,切实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1.“碳达峰”、“碳中和”

“碳达峰”是指,给定区域内的企业、团体或个人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到历史峰值。
“碳中和”是指,给定区域内的企业、团体或个人在给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可以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实现二氧化碳排放相互抵消,即系统整体在给定时间内达到二氧化碳的相对“零”排放。

2、我国碳减排的承诺: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努力早日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在2030年非化石能源目标达到20%左右;在2017年启动覆盖重要行业的全国碳市场(钢铁、水泥、发电、化工、建材、造纸、有色)。

20209月习近平总书记表态:“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3、碳交易机制:国家减排政策工具包括命令型(强制减排目标、强制使用)、财税型(碳税、补贴)、市场型(排放权交易、抵消机制)。市场型政策是趋势。碳交易本质是将负外部性内部化,但各个企业的减排成本不同,例如A企业减排成本100/吨、B企业是30/吨,治理权不明确的情况下,减排2吨的社会总成本是130/吨;如果采用碳交易,可以让减排成本较低的企业多减排,减排成本高的企业通过市场交易付费购买指标(例如50/吨),最终实际全社会减排成本仅60/吨;交易机制下企业减排成本并非增加,反倒是降低的(A企业实际成本是50元,B企业实际成本是30*2-50=10/吨)


4、全球碳市场: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已采用碳市场,9个已计划采用碳市场,15个正在采用。2019年全球碳交易量85亿多吨,交易额超2000亿美元。


5、中国碳交易市场2020年来7个碳市场价格在10/吨至80/吨之间波动,大部分时间在30-50/吨之间。试点启动7年以来,累计成交量3.8亿吨,成交额85.8亿元人民币,均是现货交易。全国碳市场覆盖8个行业(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民航),2021年以电力行业为突破口,率先开展交易;按照稳步推进的原则,成熟一个行业,纳入一个行业,估计其他行业要明年之后才纳入进来交易。


发电行业(含其他行业自备电厂)2013-2019年任一年排放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准煤)企业会被纳入碳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是指重点排放单位拥有的发电机组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限额,包括化石燃料消费产生的直接二氧化碳排放和净购入电力所产生的间接二氧化碳排放。


6、CCER,即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是指对我国境内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在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中国从2013年之后开始有资源碳减排项目,发改委管理,可再生能源、碳汇等项目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经过国家主管部门认定后可以纳入碳交易配额制的抵消机制。


7、每个企业通过什么方式来确定排放量?

1)每个行业有相应的标准,主流方法是按照标杆基准法,即根据单位产品量来划分;如果产品无法划分的话可以采用历史法,基于历史排放量来确定配额,未来每年给予一个下滑量。

2)目前只发布了电力行业的分配方法,对于电力行业来说是按照发电量来确定的,同时因为不同类型的机组能耗水平不同,区分装机容量规模,也会考虑煤资源综合利用指标等。

3)企业的历史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是通过核算方法获取,根据消耗的煤量、油量,或者过程中原料的消耗量,或者采用物料平衡法来计算。

4)环保部在研究以后可能也会考虑监测的方法。环境部气候司网站有发布,大概发布了200种方法学来测算。

8、超出碳排放额度之后的措施:碳交易管理办法是生态环境部发布的,部级文件的处罚力度是有限的,后面可能会考虑和企业信用挂钩;管理办法后续可能会上升到国务院条例,处罚力度会上升,将处罚结果和超量部分挂钩等。

9、初始额度:初始给予的企业配额会比较宽松,随着国家标准越来越严格,企业对碳交易和碳减排的接受度提升,发放的配额也会收紧。企业需要通过技改或产业升级来降低碳排放。碳排放的配额是可以直接交易的,碳排放的配额是企业的资产,会计准则会明确,可以用来抵押、质押等金融操作。

10、交易对象:除了企业中的买家和卖家外,碳交易市场允许金融机构参与(个人投资者不允许进入),金融机构参与也是价格发现机制。欧洲的碳市场大部分也是金融机构在交易,买家和卖家的交易对手更多的是金融机构,而非直接对接。

11、交易方式:国内碳交易市场还是现货市场,海外碳市场期货占比在90%

12、交易范围:全国所有区域的企业在同一个交易所内交易,各个行业也是统一在一起的,这样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发现交易,降低碳交易的交易成本。

13、交易产品:包括碳排放配额和CCER。其中,CCER中主要是风电、光伏、生物质企业(水电、核电不参与),这些企业是没有纳入碳交易市场的,但资源碳减排项目由发改委组织的专家委员会进行审批的,给每个项目签发一定的碳减排量,可再生能源企业可以拿这些碳减排量在碳交易市场上进行交易。有的碳交易试点市场中CCER的比例是5%,有的是10%,设定比例上限还是为了鼓励各自行业内的企业来做减排。初始发放的额度大部分就够企业排放使用了,能超出的比例不会很多,5%CCER比例已经是很高了。国内重点行业的碳排放量大概50亿吨,5%对应2.5亿吨,可再生能源每年能节省的碳排放量还不一定有这么多。

14、可再生能源碳排放:每度电的平均碳排放系数是不一样,南方地区估计是东北地区的一半,每个地区的排放因子不一样,每种类型的发电碳排放系数也是不一致的(测算细则还没公布)。光伏、风电本身没有排放;垃圾焚烧发电和农林生物质发电本身会产生少量二氧化碳排放,但是生物质焚烧也能减少部分生物质露天堆放或填埋产生的甲烷排放量,在核算生物质发电碳减排的时候除了根据发电量和排放因子测算外,还可以多加一部分。可再生能源企业在碳市场出售可以增加部分收入来源,从而部分减少地方政府对于补贴电价的财政压力。

15、光伏风电企业的碳交易收益:首先取决于电站所处的区域电网,度电对应的减排因子区间是0.5-1 kg二氧化碳当量,不同区域减排因子不同。碳交易的价格根据试点市场来看价格区间在10-80/吨。

16、地方政府怎么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编制达峰实施路径方案,部分地区已经达峰后编制碳中和方案,地方政府现在还处于编制方案阶段,暂未落地。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的等多方面操作。

17、绿证和碳交易:垃圾焚烧和生物质发电因为碳排放量很少,没有纳入配额市场,而是跟风电、光伏企业一样纳入CCER抵消机制。绿证和碳交易是不同的主管机构,两者之间估计是并行机制,没有直接联系;但是碳减排行动本身能够推动绿证交易机制的执行。

18、海外经验:欧盟碳市场比较成熟,中国很多碳交易机制设计都是参考欧盟市场。加州、魁北克、美国东北部电力行业、韩国、哈萨克斯坦等也开始碳交易,量比较少。欧洲自己内部不能做抵消机制,碳市场初期有碳配额可以出售,现在基本没有碳减排项目可以产生减排量,光伏风电还是主要依靠绿证、可再生能源配额制、补贴来维持收益。

19、碳捕捉:碳捕捉的价格通常在每吨几百元,高于碳交易的成本。

20、碳减排与供给侧改革:碳达峰和碳中和对能源会有很大的影响,至少对能源结构有比较大的影响。

21、碳减排与火电调峰:火电企业根据发电量来获得配额,发电量增加后配额会增加。年初给予配额70%,年终根据实际情况多退少补,最终确认。


 二、关于碳交易的交流信息汇总

1、我国各个试点碳排放配额分配机制不一样,分配的量也不一样,价格也没有相关联系。广东省配额价格一直稳定在30元左右。


2、这次纳入碳排放交易市场的2000多个电力企业中包括了部分自备电厂,目前来看由于发电企业有丰富的碳排放交易经验,它们压力不算太大,部分自备电厂缺乏经验,可能压力会比较大。


3、垃圾焚烧这块一直是属于CDM的范畴,其实CDM清洁发展机制最开始公布的一批核算的方法里面就有垃圾处理,包括垃圾的填埋和焚烧.


4、碳排放交易市场推行开来,对火电的压力是最大的,但是增加的成本都是在发电企业可接受的范围内。


5、目前碳交易市场里面有两种可交易品种,一是配额;二是CCER,CCER是一个抵消的机制,就是说你通过购买一些其它减排的项目所产生的减排量,来抵消碳排放,从而减轻你这个企业所需要购买配额的负担。目前管理办法中允许的抵消比例是5%,这个比例可能未来几年不会有明显的增长。


6、首批纳入全国市场的2000多家电力企业,配额是免费发放的,但参考欧盟15年的运行经验以及即将进入的第四阶段履约期,未来拍卖配额比例的提升是利用价格机制实现配额经济刺激的必由之路。


7、CCER未来的开发主体应该是可再生能源企业、森林碳汇,也有可能扩展到充电桩项目、共享出行等项目类别上,因为全国碳交易启动早期只有2000多家发电企业,并且抵消机制只允许5%的CCER,所以早期主管部门应该会控制项目报批节奏,要不容易重现供大于求项目被叫停的情况,类似于2017年的时候。


8、一旦碳交易全国市场平稳运行起来后,一定会逐批纳入新的行业加入交易,参考试点的情况,有色、钢铁、水泥、航空等高能耗企业肯定会被纳入进来,但具体的时间表还没有下发。

趋势已经在改变,无论你信还是不信。碳达峰、碳中和首先改变的将会是能源产业格局。在我国能源产业格局中,产生碳排放的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占能源消耗总量的84%,而不产生碳排放的水电、风电、核能和光伏等仅占16%。要实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就要大幅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能源的比重,因此,能源格局的重构必然是大势所趋



目前,我国光伏、风电、水电装机量均已占到全球总装机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无论在投入还是规模上都领跑全球。


如果到了2060年,中国实现碳中和,核能的装机容量是现在的5倍多,风能的装机容量是现在的12倍多,而太阳能会是现在的70多倍。一个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将会被打开,而在产业链的细分领域,将产生众多的新兴产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碳达峰、碳中和还将重构整个制造业,中国的所有产业将从资源属性切换到制造业属性。举个例子,就拿手机来说,如果要实现碳中和,负责组装的企业要实现碳中和,为其提供零部件和原材料的环节要实现碳中和,为其提供芯片的企业也要实现碳中和,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实现碳中和这就会对产业链形成一个新的标准。

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全球制造业的产业链将进行新的国际合作、国际分工、形成新的产业格局。

关于碳中和,你了解多少?(图6)

图片


电动车企业特斯拉2020年出售碳排放额度所得的收入是14亿美元,这成为支撑特斯拉业绩的最大助力。谁能想到特斯拉最赚钱的不是汽车产品本身,竟然是卖碳排放额度的收入。

中国电动车企业蔚来汽车在2020年出售碳排放额度所得的收入是1亿人民币。尽管蔚来汽车在2020年表现出色,但仍净亏损50多亿人民币,在所有业务净亏损的情况下,卖碳排放额度竟然贡献了近1亿人民币的收入,成为所有收入业务里最大的亮

在碳市场越来越活跃的情况下,碳交易将对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所有制造业带来变革,进一步重构全球制造业。

如果到了2060年,中国实现碳中和,意味着巨大的汽车产业链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也就意味着,马路上将很难看到燃油车,取而代之的是无人驾驶电动车或者氢能车;在明年的北京冬奥会期间,会有一种低碳环保的绿色接驳车辆,它排出的可就不是二氧化碳了。

关于碳中和,你了解多少?(图8)这是一辆要服务于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的客车,内饰跟一般的客车啥区别。但是它的顶上有几个储存氢气的罐子。氢气跟大气中的氧气化学反应,就能发电,驱动车辆行驶。排出的没有尾气,而是可以直接饮用的水。

如果到了2060年,中国实现碳中和,光伏、风能聚集的中西部地区将会成为最主要的能源输出地之一。中西部地区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的角色,将被重新定义。

碳达峰、碳中和你了解多少?(图8)

如果到了2060年,中国实现碳中和,意味着中国的森林一年生长量要达到10亿立方米,这比现在翻了一倍还要多,森林覆盖率稳定在30%左右,中国的生态环境将发生一次质的飞跃。碳达峰、碳中和就是绿水青山。

碳达峰 碳中和将改变石油地缘政治格局

如果到了2060年,中国实现碳中和,意味着中国会摆脱对外部能源进口的依赖。碳中和的背景下,“石油地缘政治时代”被完全打破,传统石油出口国将面临全面利益丧失。国际竞争的焦点也将逐渐转移到低碳技术价值链的控制上,也就是新能源和低碳技术的价值链将会成为重中之重。


关于碳中和,你了解多少?(图10)

其实碳中和已经悄然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比如“保持清醒神器”咖啡杯上,吸管的位置被可翻盖直饮代替;另外,塑料吸管也被环保可降解吸管代替。类似的变化还有很多。


从“碳中和”定义出发,为了实现目标,涉及诸多行业变革:


第一:“碳源头”的环节:实现能源结构的改革,推动“低碳”能源,甚至是“零碳”能源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



在这个方向上,首先就是新能源的替代优势明显,利好光伏、风电、核电等绿色能源;


其次,绿色能源要想加速推广,其传输与储能需求就有望继续释放,这对传输和储能环节的产业链,如:特高压电网、储能等行业。


再者,传统能源需求下行,对原有产能的效能要求将逐步提升,相对低效的落后产能将逐步被淘汰,而具备规模效应和资本技术优势的行业龙头将受益于行业集中度的持续提升。这将利好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行业龙头。



第二:“碳应用”的环节:转型升级,节能减排是核心。



这其中包括几个方向:


其一,新能源产业链的投资机会,如:新能源车、新能源电池、充电桩等;


其二,传统“高碳排”材料制造业将迎来需求释放与绿色产能升级,整个行业将面临更高的“碳减排”要求,细分领域的龙头标的有望在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过程中受益,如:钢铁、有色、化工等细分行业龙头。


其三:在整个“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建筑业也有望迎来新一轮结构性调整,低碳环保材料的市占率有望继续提升,建造方式上的革新也将成为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利好:环保建材、装配式建筑等方向。



第三:“碳排放”的环节:环保是核心。 



“碳排放”环节涉及的行业就很广泛,环保是一个核心的主题。包括:工业废物的处理、垃圾分类,环保设备效能的提升和应用等等。利好垃圾焚烧、环卫电动化、环保设备、节能设备、资源再生等细分环保领域的投资机会。



以上是“碳中和”利好的行业分析。


具体到目前的市场之上:


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板块,目前的估值并不低,性价比相对不高;


环保板块,虽然中长期利好,但目前相关企业的基本面并不理想,尤其是营利能力和成长性均相对较差。


传统能源和传统“高碳排”行业,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钢铁、有色、化工等,基本都属于周期性行业,在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仍可期待,但需要选择性价比相对较高的细分行业龙头。


图片

在传统的周期性行业,还有一个板块受益于“碳中和”,它就是稀土永磁板块。 



从基本面看,高性能钕铁硼磁材在碳中和的背景下将迎来需求的放量,稀土下游80%是稀土永磁,而稀土永磁下游80%以上是稀土永磁电机。


与传统电机相比,稀土永磁电机不需要额外的电能来励磁,因此相比传统的电机节能30%左右,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新能源汽车、风电以及节能家电等都是稀土永磁电机的终端使用领域。



可以说: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推动下,节能环保的稀土永磁电机将迎来需求高增长。未来40年后,人类是否移居火星还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地球正迎来一个碳中和的世界。我们可以畅想一下,如果到了2060年:

  • 我们的后辈可能已经不太知道煤炭长什么样了,他们大多数会住在屋顶的瓦片或者墙壁就会吸收太阳能发电的建筑里;

  • 中西部大片的光伏和风力发电景象将会是重要的旅游景区;

  • 所有的燃油车已经不见踪影,无人驾驶电动车大行其道;

  • 秸秆用品成为尘封的历史;

  • 绿色将成为主色调,空气里都是清新的树木的味道。